“当你没钱、没有资源、没有背景的时候,有没有人会愿意来帮你呢?”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没有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者怎样表达自己,来让别人愿意主动来帮助你呢?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请别人帮忙的技巧。接下来,我先给你讲一个领英关于职业挑战的调查结果,然后分享得到他人帮助的三个方法。
故事
领英是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络公司。2018年8月,领英进行了一项针对职场挑战的调查。
针对1000多位职场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,最为普遍的一个职场问题是,求助恐惧症。也就是,人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,不愿意开口求助。
大约84%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在工作中需要帮助,但是,少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说,他们宁肯每周加班6个小时,也不愿意去寻求帮助。还有60%的人在后悔当初没有寻求帮助。
为什么开口求人帮忙这么难呢?一般来说,主要有三种心理:
第二种心理,不想示弱,有人会觉得,开口求助就等于承认自己的软弱和失败;
其实,这三种想法都是错的。请求的本质,不是乞讨、索取或者示弱,而是在你没办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,发起协作。每一次求助,都是与他人紧密连接的机会。
那么,怎么做才能提高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呢?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给出了得到他人帮助的三个方法:1、“自己人”心理;2、积极形象;3、看到效果。
第一是“自己人”心理。人类天生需要归属感,需要维护身边社交圈的利益。在获取帮助时,你可以强调或者确保你和对方是一队的,而且你们所在的团队很重要。
举例,如果高管团队中只有两位女性,那么她们说:“你有没有发现说话时总有男性打断我们?”。这种语言,就是在通过提出共同的目标、敌人或特性来创造这种“自己人”的感觉。
第二是积极形象。在求助中,你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因为帮助别人而有了独特的身份。这样他们会感觉自己不是偶然间施以援手的路人,而是一个一直助人为乐的人。
研究表明,当询问人们是否愿意“做一名慷慨的捐赠者”而不是“捐款人”时,慈善团体获得的捐助会更多。
第三是看到效果。人们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帮助行为产生效果。这并非出于自负。很多心理学家认为,人们感到自己的行为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,这是人类根本的行为动机。你要确保助人者知道他们的帮忙会起到很大作用,说明你需要的帮助和预期的效果。
比如,在请同事帮忙评估一份客户提案时,你可以说:“在我发给客户之前,你能帮忙看下这份提案吗?之前就是因为你的帮忙,我才拿下了那个客户案子。”
好了,今天的企业管理故事,说的是“怎样让别人更愿意帮你”。
今天我先给你讲了一个领英关于职业挑战的调查结果,然后分享了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给出了得到他人帮助的三个方法:1、“自己人”心理;2、积极形象;3、看到效果。
希望今天的故事和方法,帮助你掌握求助时的技巧,获得更多的帮助。喜欢每日商道,请分享给你身边爱读书的管理者。感谢有你。
行动在线EMBA,一套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课程,包括12大模块:战略、股权、人力资源、人才体系、效率、销售、营销、绩效、财务、法律、互联网、文化/领导力。针对企业经营常遇到的52大坑,每周三围绕一个企业经营的关键问题,高效提升企业家能力,帮助你从小白到管理九段高手。
本文来自行动商学院官网(https://www.jiaodao.com/),转载请注明出处!